银湖外国语实验学校:悦读者——读《呼啸山庄》有感

2017-05-17

开学之初,我又一次拜读了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写的《呼啸山庄》。

其实早些年我就读过,初看《呼啸山庄》,觉得希刺克厉夫似乎被塑造的有些过激甚至可恨,他为了个人的私恨毁了两个庄园、两代人:收购呼啸山庄,凌辱辛德雷;勾引林顿的妹妹,娶后又加以折磨;他与林顿妹妹的孩子小林顿自幼体弱多病,在他的淫威下长大,自私而懦弱;凯瑟琳与林顿的女儿小凯瑟琳原本天真活泼,但下嫁小林顿后变得冷漠寡言,再也不对美好生活报任何幻想。但重温《呼啸山庄》,发现希刺克厉夫又何尝不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从小流浪街头,受尽世态炎凉,练就了狠心肠与倔脾气;凯瑟琳的父亲收养了他,但并未使情况改观,嫉恨的欣德利在父亲死后将他贬为马车夫,颐指气使;而唯一让他欣慰的爱情,深爱着他的凯瑟琳也嫁作他人妇。于是,当他的心再也无法承载太多负荷时,积累了多年的仇恨与委屈终于爆发出来了,他要报复,报复!他要伤害他的人经历痛苦与折磨,他要把过去所受的苦加倍还给他们!于是,就有了上面的悲剧。然而,更可悲的是,他不但没有从报复中得到快乐,反而更痛苦。他甚至伤害了他最爱的凯瑟琳,当然还有他自己。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所以,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作者紧抓这条线索,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来谋篇布局,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故事始终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中进行。

   全篇小说既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的压抑的氛围,让人既同情希斯克里夫的悲惨遭遇同时也为他的疯狂报复感到不安,是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