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顿国际幼儿园:“小区域 大学问”K2-A班带你走进我们的世界

2017-05-19

幼儿园课程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及探索性,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天性,打破传统的机械式、程序化的教育模式,尊重个体差异,发展个体的个性。波斯顿国际幼儿园引进美国“高瞻”课程(high/scope pro-gram)将差异化教育理念深入渗透,作为幼儿园国际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igh/scope的教室里,每天的日常活动都按照一个可预测的学习程序进行,这一程序包括“计划-工作-回顾”(Plan-do-Review)、小组活动、集体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其核心则是“计划一工作一回顾”程序,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教育目标,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幼儿实际需求为依据,设置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系统、适宜的区域材料,使幼儿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的有效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计划(时间5-10分钟)

孩子们入园后,首要的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即计划他们在随后的活动中想做的事情,比如想在哪个区域中游戏,玩些什么等等......

工作(45-50分钟)

计划完成后,孩子们就可以执行他们的计划,在活动区内从事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既可以按照自己最初的计划进行活动,也可以改变其计划从事其他活动。在活动期间,孩子们可以在任何活动区,用他们喜欢的材料从事游戏活动,或对学习材料进行探究,不断尝试新的想法或验证自己的想法。可以自由地将材料从一个区域拿到另一个区域,他们自行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教师则注重观察幼儿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并在适当时机介入孩子们的活动,参与讨论。  

回顾(5-10分钟)

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孩子们有一个共同审视、回顾他们做了什么、学到些什么的讨论时间。幼儿通过“今天我做了……”描述他们的学习活动与经验,建立起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他人交流有意义的经历,把实际完成的活动和原计划进行比较,从而将计划、行动和结果联系起来。孩子们经过回顾会发现,他们能使一些事件发生,他们学到了新的东西,他们能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区域活动实践中,我们相应地设置了益智区、科学区、语言区、美工区、建构区、社会角色区等,并注重各区域之间的积极对话。让我们一起随着K2-A班的宝贝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工作世界……

烹饪区:给孩子们提供真实的材料,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材料、掌握操作的方法。通过在材料选择和投放上,提升幼儿自我服务、照顾他人、发展精细动作,进而增强热爱生活的能力。



美工区:美工活动是人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绘画、手工等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内心的情感和喜好。



益智区: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凸显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对幼儿数学认知的重要意义,益智区的材料具有明确的目标线索,富有层次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科学区:为幼儿创设自然宽松的科学探究氛围,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探究工具,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勇于尝试和挑战,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态度,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语言区:幼儿学习语言是依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在一定时期里进行学习的。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语言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以听、说、读、写为活动线索,全面促进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


建构区:幼儿通过有意识地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建构材料,主动进行各种认知建构,获得感性经验和心理满足。建构活动对幼儿的客体认知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区域活动帮助了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落实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也有助于幼儿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往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当然更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自主表现。